在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结束了她长达48年的统治,逝世在北京的仪鸾殿。尽管她的陵墓未能及时完成,直到次年同日才得以安葬。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了慈禧太后规模空前的葬礼。此次葬礼堪比一位皇帝的盛大仪式,震惊了国内外。荷兰记者亨利·博雷尔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留下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影像。这个奢华的葬礼究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还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氏,生于1835年11月29日。尽管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但并不具备显赫的背景。17岁那年,慈禧被选入清宫,迅速从众多宫女中脱颖而出,获得“兰”号,之后又被晋升为嫔。虽无显赫的贵族血统,但凭借其出众的才智和美貌,她深得咸丰帝宠爱。
展开剩余88%咸丰帝虽然风流多情,却始终没有子嗣,这成了他一生的心病。意识到这一点后,慈禧便开始通过各种方法调理身体,期望能够为皇帝生下继承人。尽管初期因健康问题未能如愿,她通过长期的御医调养,终于怀上了皇子载淳。载淳的顺利诞生让她获得了咸丰帝更多的宠信,她也因此被提升为贵妃,地位迅速攀升。
慈禧太后的权力不仅体现在后宫中,她极具政治眼光,熟练掌握满汉两种语言,能够参与朝政,并且是极少数可以阅读和批阅奏折的后宫女子之一。她在清朝政治舞台上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当时少数能够影响国家大事的人之一。
当慈禧在晚年开始掌握实权时,她开始积极干预朝政,这一做法加剧了大清帝国的动荡局面。那时,清朝的财政已经陷入困境,民众疾苦,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地方因为饥荒而苦不堪言。
为了弥补国库的不足,清政府加大了对民众的税收,这样的短视政策引发了强烈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速了清朝的崩溃。面对列强的侵略,慈禧表现出极度软弱的姿态。她屈辱求和,宁愿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亦要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
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导致国家的分裂和民众的离心离德。曾经辉煌的历史是无数英勇先辈的汗水与牺牲换来的,而这些努力却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抹去。
这一切,是否意味着这些统治者未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让清朝走向了灭亡?如果她们有所觉悟,为何还要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如果她们清楚结局为何仍然选择不改悔,任由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慈禧太后一生奢华无度,纵使清朝的国库早已捉襟见肘,她依旧执迷不悟,与列强签订了一份又一份的屈辱条约。面对外来侵略,慈禧冷漠的态度让国家深受其害。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大地,而她依旧沉浸在奢华的生活中,条约赔款没有使她有所警觉,反而令她变本加厉地沉迷享乐。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因病去世,享年73岁。对于当时的皇宫来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实属不易,尤其是在她所处的朝代,她的寿命超越了多位皇帝,如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及宣统帝。她的长寿和政治手腕被视为她智慧的象征。
然而,在短短两天内,大清帝国失去了两位至高无上的领导者。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太后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开始安排继位的事宜,确保年幼的溥仪能继位。慈禧太后完成了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事务后,带着平静的心情,悄然去世,留下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和一个尚未成年的皇帝。
根据当时的皇室礼制,尽管慈禧太后位高权重,但作为当时在位的皇帝,光绪帝的葬礼优先举行。国君的丧礼规格极为严格,举国上下都在为光绪帝的去世沉浸在悲痛之中。光绪帝的葬礼一结束,紧接着举行了溥仪的登基大典。
然而,由于光绪帝葬礼和溥仪的登基仪式的接连进行,慈禧的葬礼被一再推迟。她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棺材内,为了防止尸体因炎热的夏季而迅速腐败,负责守护的官员在棺材周围堆满冰块,维持低温环境。
尽管如此,由于葬礼和登基仪式的长时间持续,连堆积的冰块也未能阻止遗体腐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的遗体开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为了掩盖这一气味,宫中官员在她的遗体上撒上了珍贵的香料。然而,一些人趁机盗用低质香料,企图谋取私利。
直到1909年11月9日,慈禧太后的出殡才终于得以进行。当天清晨,北京街头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民众,大家纷纷聚集在街头,目睹这场盛大的葬礼。清政府尽管想要阻止民众的涌动,却显得无力回天。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政府对通往清东陵的道路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引进了先进的蒸汽压路机。
在修建的过程中,许多亲王和高官亲自前来监工,表达他们对慈禧的忠诚与敬意。即便如此,时至1909年8月,为了表达对慈禧的悼念,忠诚的官员和仆人焚烧了大量的纸钱和冥器,这些纸制品堪称精美,展示了慈禧生前的奢华生活。
当真正的葬礼开始时,整个北京几乎停顿。出殡队伍浩浩荡荡,首先是一队骑警开路,接着是传统装扮的骑兵,随后是身着绸缎的仆役,轮流扛着慈禧的灵柩前行。队伍后面是皇家禁卫军骑兵,随后是手持彩旗和绸缎的仆役,队伍延绵数里。现场,外国官员和记者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这一壮观的场面。
在队伍的最后,是来自西藏和蒙古的僧侣,他们身着黄色袈裟,一边诵经,一边行进,为慈禧太后超度。在这庄重而肃穆的氛围中,清朝的高级官员们穿着黑色丧服,沉默地随行,送别这位曾经掌控整个朝廷的铁娘子。
整个葬礼队伍将在五天的时间里,缓慢地行进至清东陵,那里慈禧的棺椁将在她逝世周年时被安放在地宫中,结束她最后的旅程。对于慈禧的地宫,许多人好奇其中到底藏有何等珍宝。
实际上,早在光绪七年,慈禧便开始着手重建自己的陵寝。她起初未直接表态,而是通过一些暗示传达出这一意图。敏锐的大臣们很快察觉,并视之为一个巴结的机会,纷纷上奏表示陵墓急需修缮。随着这些报告的提交,慈禧最终下令对陵墓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工程,拆除并重建了主要
发布于: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